top of page

​线上会议

一开始通过中心让每一个人相聚,相聚之后中心弱化,变成一个七嘴八舌的讨论现场,而不是演讲。

水泥公园线上会议

隔离(疫情)的时候感觉真孤独,是一种不好的感觉。那时候和人相处的机会太少,后来我们就做了这个活动,每期都会邀请一两个人来讲点什么。由此引发一个话题和一系列思考,大家展开讨论。分享人给的内容我们不做任何限制,从宇宙奥秘到家长里短都有。你最近的生活状态呀、有什么思考呀、发现了什么秘密呀、有趣的见闻呀、最近的体悟和感触呀或者你的专业领域内容什么的,都很好。

有一个稍微重要一点点的事情,可以提一下。就是,我们希望每个人分享的内容能引发大家的讨论。一开始通过中心让每一个人相聚,相聚之后中心弱化,变成一个七嘴八舌的讨论现场,而不是演讲。

微信图片_20210210213335.png

01 
刘璇:影像与行为
高旭:空城计——聊聊我自己的行为艺术实践

分享者:刘璇、高旭

主持人:潘晨农、吕德生

时间:2020.4.25 21:00-23:00

影像与行为

我在行为领域的探索是从拍摄纪录片开始的。在影像的阶段,我以为选好一块石头就足够了,但行为就是要把石头丢进水里,要拍的是石头溅起的水花。和纪录片里面并不存在绝对的真实一样,做行为也有一个永久的悖论:做给别人看/ 别人看到你在做?我将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分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空城计——聊聊我自己的行为艺术实践

我自己从事行为艺术的实践不长,每次的现场都能碰撞出许多新的问题,我想结合我自己的行为艺术实践,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些问题。

比如:如何看待方案在现场实施中的作用,为什么我自己的创作更多的是从身体感受而不是某个观念出发,为何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场合与环境中实施,会产生非常大的反差,如何处理在现场中不断变化的感受,如何处理作品中即兴与偶发的部分。我最近在读《五灯会元》,为何一部讲述佛教禅宗史迹的书会启发我思考创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02 
通过个人作品和创作思路的介绍,讨论行为艺术现场中的即兴与互动
分享者:邱文青

主持人:潘晨农、吕德生

时间:2020.5.1 21:00-23:00

关于主题

邱文青讲述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路,并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行为艺术现场中的即兴与互动,邱文青主要以绘画和行为艺术为主的创作方式,创作主要的关注点是人内在的欲望和现实的关系以至于被物化的身体,探索身体和物质材料和空间的关系,不断实验,寻找更恰当的呈现,在实践过程中又再一次微妙地改变对欲望和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行动即思考。

03 

阿钟:一场疫情,奇怪的人都被放出来了。
加正:他今天加完班就会来到直播间,如果他没有来,那一定是在加班。

分享者:阿钟、加正

主持人:高旭

时间:2020.5.5 20:00-23:00

 

阿钟:一场疫情,奇怪的人都被放出来了。

疫情期间,我从一家倒闭的公司到另一家倒闭的公司,遇见了比艺术家还有趣危险的人,最后在每天8小时的直播中逃避现实生活。

加正:他今天加完班就会来到直播间,如果他没有来,那一定是在加班。

 

04 

曲媛媛:从疫情期间的云讲座讲起
伊凡:讲述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以及去年的欧洲见闻

分享者:曲媛媛、伊凡

主持人:潘晨农、吕德生

时间:2020.5.6 20:00-23:00

曲媛媛:从疫情期间的云讲座讲起

吕德生说希望能谈谈最近做了什么创作,但我最近实在是没做什么创作,也就是想了想创作的事。疫情期间我主要做的事其实是听讲座和上课,学习热情可能不亚于上世纪90年代骑着自行车去上夜校的中年失学者。疫情期间大部分的生活动作都转为了线上,听线上讲座不光是推进了认知,也是与疫情共同经历的共时性的时光。我会谈一点我在线上空间的一些观察,也会分享一点我最近思考的各种问题。

伊凡:讲述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以及去年的欧洲见闻

伊凡讲述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想与大家探讨观众与艺术家在行为艺术现场中的相互作用,以及行为和行为艺术之间的关系,另外分享一些欧洲见闻,伊凡主要以行为艺术和诗歌的创作方法为主,注重直觉、感觉、过程和思考。

05 

线上艺术和线下艺术的不同
分享者:Bill Aitchison、高书艺、橘(林卓尔)、刘璇、Alyssa Cokinis、Lee Ravitz、Oliver、Rae

主持人:高旭

时间:2020.05.08  20:30-23:30

关于话题

我们想讨论做线上艺术和线下艺术的不同,做线上艺术时,艺术家如何改变自己的表演方式和它对观众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我们是否能够举办线上艺术活动。关于Love in the Time of Corona,Love in the Time of Corona是由Bill Aitchison策划,指导的一场线上艺术表演。此项目共有7名表演者参与。表演者与观众采取一对一视频的方式进行互动式演出。4月26日-5月3日该项目参与香港中文大学靠边站艺术节。

06 

宋轶:不周山——从高原到城市,再到海岛进行的仪式
黄文亚:讲述自己的创作和思考以及疫情期间的若干创作

分享者:宋轶、黄文亚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5.13 20:00-23:00

宋轶:不周山——从高原到城市,再到海岛的行进仪式

话题简述:这是一场由激发研究所发起,数十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参与和共同完成的大型作品。整个活动将持续15天,计划从西宁发展到玉树、临夏、兰州、重庆,最后来到大湾区海域的万山群岛。在行进途中,根据所到地点有针对性地发起若干议题和相对应的展示活动、工作坊活动。

黄文亚:讲述自己的创作和思考以及疫情期间的若干创作

我选了4件自己在国内几个不同的艺术节现场的行为作品做主要的分享,希望和大家探讨行为艺术创作和记录的方式,以及我对国内现场艺术节的一些观察。我在疫情期间的创作是以前两件系列作品的延续,在这几件作品中,我希望把隔离对身体的限制转化为自我反思的机缘。

 

07 

爱是什么?你又是谁?
艺术家:刘小妤 Crystal & 李美华 Esther

时间:2020.05.20  19:45开始

关于话题

最近德生问我有没有兴趣在水泥公园做分享,我才发现去年也是大概这时候在水泥公园做了行为现场520电子爱情游戏。当时刚从台湾回上海,认为“520网络情人节“这节日特别离奇,以前哪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节日,看上去感觉在散播爱,但同时也能让人缺爱。在行为过程中,我和参与者在范晓萱的《数字恋爱》音乐中用数字语言在微信群聊天,探讨信息时代下的节日文化和人际关系。我这两年透过在节日或特定场合做行为,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语境和人的关系,这些作品其实都关于我所推崇的“爱”,那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同理的爱。最近和玩得比较好的朋友Esther聊天,发现我们对“爱”都有相似的认知,也在思考“怎样才能鼓励和尊重个体多元化的选择?”这次520我和Esther想在直播中即兴一下~ 也想和“你”聊聊,你520想做什么?想和我们做什么?“2020520, 二零二零我爱你”,希望能打破这节日的传统,散播爱,让2020更美好些~

——Crystal  2020/5/18

 

“ 也许正是旧世界的崩塌,我开始重新思考关系的构建抑或是重建。”

大约在3年前,我曾经发起过以“爱”为主题的项目研究。但行进过半,我却越来越搞不懂到底所谓的爱是什么?后来又旅居北京忙碌于各种工作,这个项目只能暂时搁置一旁。而之后的作品,无论是声音或是影像,也甚少再有提及。

随着今年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信息的流动性,人际关系里存在的焦虑与问题也在加倍放大。在疫情之下人类多了一种新的集体经历,而这种集体经历里面所包含的情绪却是经验之外的。身在这样的情景,我好像开始对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产生认知错位。为此,我曾写过这么一段话:
“正是我们所有人的选择,让我们来到错误的时间线 — 一个好不真实的世界。

那些熟悉的地方一一崩塌,只留下存在过的痕迹。但你知道,总有一天痕迹也会慢慢消散再建立起新的符号,而我们只能被迫去接受。

真的有所谓的错误和正确吗?我明明那么不喜欢二元论,却还是不自觉地用这种方式思考,这就是“永恒回归”吗?

告别了旧世界,我们向前行驶进了赤道无风带。

一片沉默。”

我把这段话的概念放进了最近使用声音作为创作媒介的作品里。也许正是旧世界的崩塌,我开始重新思考关系的构建抑或是重建,重新思考“爱”,重新思考关于这个世界的循环往复。

很是巧合,我和Crystal的分享被选在了520这一天。此前我们也有不少对于这方面的讨论和相似的认知,希望在520这天我们的“即兴”可以打破一些被别人定义的规则和所谓的传统。
 

——Esther  2020/5/18

08 

身体自由的可能
分享者:清沣

主持人:潘晨农

时间:2020.05.22  20:20开始

关于话题

“一个人身体自由的可能与尝试——身体社会学的视角”

何谓身体?

——身体社会学的视角

从所谓情感谈起:情感是最私密的个人体验,但同时也是最社会化的文化建构。
求婚为何要下跪?为什么要寻找完美体验?

当下中国社会最主要的情感话语有两条线索:宗教线索与美感线索。
宗教线索:西方伦理价值线索,从柏拉图精神之恋到骑士之恋再到现代爱情转向,有着极强的个体化精神指引,所谓“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美感线索:传统中国的家庭伦理价值线索,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崇尚美感化的情感表达和家庭结果,所谓“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

好像不是不道德就是要耍流氓啊。
与之相互配适的身体塑造及其冲突。

宗教和爱情的体验具有一致性么?

西方式的身体宗教化塑造:为什么健身三分练七分吃?

中国式的身体泛化塑造:气息和内气是什么东东?

身体的三个层次:本能原欲驱动、社会文化塑造、精神灵性牵引

一个人的身体自由如何可能?
身体被规训的过程:社会文化的建构
身体如何去除规训:解构的过程与实践

何谓接触即兴和其中的疗愈? 
回归自我及其内在感触的过程,也就是回归身体与世界同一的完美体验过程。

哪种艺术可以真正通过解放身体而获得自由体验?
艺术是对人的解放,但自身也会建构一个艺术体系。
行为是将人们从旧有社会文化规训中解放出来的过程,采取的方式是将旧有的艺术形式打乱重组,建构一个自己的体系。
从身体的角度,行为也是对旧有规训的打破和重组。身体的运用直接传递潜意识感触,最终回归自我和内在感触,以及与世界同一的解放过程。

线上行为或者线上艺术如何可能?

传播一个新理念或感受
回归自我感触的引导

——清沣 2020年5月18日

特别提示^ ^

清丰的分享会涉及一点实践练习

也许需要准备瑜伽垫或者任何可以让身体躺平的地方

09 

如何在此生结束后回归真相世界?
分享者:郑曦 

主持人:潘晨农

时间:2020.05.23  20:20开始

关于话题

我们想讨论做线上艺术和线下艺术的不同,

天才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闪电式天才,这个天才做的一个完整事件的产生是时断时续的。因为对于本质生活来说,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彼此是没有高低的。因此,人人都是这种闪电式天才。

由于人是一种关系的运动,他内在的永恒性会通过自身创作作品。比如,一个人修理一部自行车,他专心致志,带着非凡的热爱去修理。又或者一个人创作一幅画,他一样专心致志,带着非凡的热爱去创作。这样的作品显然是天才的作品。但是,这种天才在俗世中不被称为天才,因此,这种闪电式天才对于自身的成长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另一种天才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连续性天才,即对某项事情具备非凡的热爱,因为先天具备的才华或者后天训练的才华而在此项事情中具备天才性。

无论是前面这种天才还是后面这种天才,因为非凡的热爱,在事件中专心致志,因而感受到爱。

爱是什么呢?如果每个人仔细回忆下自己这种创造的时刻,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大概表达这种爱。比如,爱被表述为一种极快速的振动, 又或者爱可以被表述为一种深层次的宁静。无论什么样的表述,每个人确实感受到了爱。

但是正如之前所说,人是一种关系的运动,他不可能完全成为一种爱的辩证运动。而经常会因为这种平衡的关系运动因起心动念而失衡。

何为起心动念,即当下刹那的一念因为主客体的分裂而使得念头跟着客体跑。这种刹那的一念,即当下一念,即无念无心,因此,起心动念造成每个人永远不可能成为这种爱的辩证运动。

对于第一种天才,他仅仅感受到爱,但是他有可能因为这种起心动念而制造报应而失衡,从而失纯,也就是变得不单纯不纯粹。

而后一种天才在事件生成时总会让作品处于爱的辩证运动中。由于那种幸运使得自己是单纯的,甚至是纯粹的,或者更纯粹的。但是他由于不认识自己,进而没有成为自己,而有可能一样失去这种幸运,从而变成第一种天才,他因此也可能不再单纯,纯粹,或更纯粹。

何为认识自己呢?自己就是我,也就是说何为认识我呢?我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物体还是我是什么都不是呢?

这个问题的解决要先看看每个人的观察。当你看见确实有个我存在的时候,那是因为你的念头、和想法和一些信念感受让你产生了一束意识统觉,这样你就感觉真的似乎有个我存在了。而事实是你继续持续觉察,你会发现念头和想法和信念和所谓的感觉经验都不是真实的,这些都只是过去的和未来的和现在的一些念头。

比如你在喝水,水温是热还是冷是你的感受先起作用,这个时候你的意识统觉就聚合成一个又有热又有冷的感觉统觉,而你的思想和神经意识判断觉得热多于冷,那么这杯水你就认为是热的,但是这仅仅是你的一个幻觉,因为这是念头感受统觉在作怪,它们集合成一束意识体,让你感觉好像有个我在感受到了热,实则上你仔细深入觉察会发现并没有这个我,你实际上是无我的,所以就根本来说,当下就是无我,我当然什么都不是了。

有人也许会说,我至少有个身体,但是当你我此生结束的时候,那具身体就不会再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活动了,因此,我必然不是这具身体。

根据以上,我们可以充分肯定我什么都不是,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的我。

那么,既然认识自己了,必然会成为自己。因为“我”什么都不是,所以知道没有所谓的你,我,他,同样这个世界也就是什么都不是的了。

那么,是否应该一直保持这种所谓的什么都不是呢?这种“什么都不是”就是根本状态,就是本性。那么,人是否应该回归本性呢?是否应该成为自己呢?如果成为自己,再加上自己非凡的热爱和专心致志,是否人不仅是某项领域的天才,并且会成为一种实践天才?因为“我”要一直保持自己的这种根本状态,因为并没有这个所谓的我。

先前说了,尽管人人都可以感受爱,但我们仍然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然而我们自从成为自己后,就会发现我们一直是纯粹的;不再起心动念了;也就不会再制造报应了;同时也就没有情绪了;内在也一直保持一种宁静的状态;同时不会再拥有任何兴趣和爱好了,即像天才那般痴迷于自己的某项领域。在讨论活着的意义之前,我们先看看当我们双眼注视一个面前的保温杯的时候,它是一个看似真实的保温杯,如果对于任何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如果他挤一挤眼睛,他会发现这个保温杯变成两个保温杯了。由于,我们是健康的,我们的眼睛肯定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这个眼睛的看确实是真实的,那么到底是一个保温杯在面前呢?还是两个保温杯在面前呢?因此,我们只能说这个保温杯既不是存在的,也不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我们说它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既是一个保温杯又是两个保温杯,如果我们说它不存在,那么我们就根本看不见保温杯。

因此,推而广之,整个世界一样是既不是存在又不是不存在的。因此,它是非空非有的。万物是一,由于我们成为自己,必然一直保持这种根本状态,因此,由于每个人内在的永恒性是否会对应为之前我们所感受的那种爱的辩证运动,即,由于我们成为自己,我们隐约感觉到,我们在这种成为自己持续的状态中唯一感受的是那种持续的爱的辩证运动,因此,我们会因为之前所明白的非空非有的真相世界的事实,加上我们已经成为自己,再加上我们因为生活中的事件生成所感受到的爱的辩证运动,确定爱才是属于真相世界的唯一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有理由产生一种坚信,即,爱就是这个真相世界的唯一状态,那么,难道活着不就是为了成为这种状态吗?总结一下,我们因此成为自己,再加上这种坚定的活着的唯一意义,我们因此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我们因为感受到爱,并且信仰爱,我们会因必须成为自己而持续不断坚持这种状态,那么,此生死后难道不是每个人必会因为已经成为自己并同时拥有这种信仰而回归真相世界吗?然而,现实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成为自己,因为他们不知道我是谁?并且并不知道真相世界的唯一状态,因此没有信仰。在此生死后就会继续因为没有成为自己同时不具备信仰而因此感到无所事事而继续轮回。

 

——郑曦 2020年4月

 

 

 

文章十分抽象

于是潘晨农和悉尼请郑曦做了注解和问答:

闪电式:断断续续的,起心动念的。

连续性:比如凡高,比如李白。

爱:比如凡高的星空就是爱本身、清明上河图是爱、桃花源记是爱、小便池是爱。

不是爱:库布里克 的《奇爱博士》不是爱、沈从文的《边城》不是爱。

本质生活:我们都是上帝的自言自语。

妄想的生活: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潘晨农:凡高的星空挂到卧室里还是不是爱?

郑  曦:是啊。

悉  尼:为什么“深入觉察会发现并没有这个我”?

郑  曦:观心、观念头或者是冥想,都会感受到没有这个真实的我。

悉  尼:所以此生结束我们就不是我们了吗?

郑  曦:本来就没有一个我啊,只是在做梦,我们躺在床上睁开眼睛就

天堂,只是我们闭上眼睛睡觉在,床都还是那一张床。

潘晨农:怎么做呢?

郑  曦:先成为领域天才,比如画画就成为画画的天才、写诗就成为写诗的天才、做行为艺术就成为行为艺术的天才。然后成为自己。再然后就具备信仰。然后就成为爱本身了。

潘晨农:比如我热爱画画,我该如何通过画画成为天才?

郑  曦:首先把所有的技巧都学会,然后抛弃技巧。然后把所有的观念,所有的想法都抛弃,让它们在大脑中没有,你就可以被称为天才。

10 

沈博伦:创作到底应该产生什么价值?
曹钰婕:身份转型的路径与焦虑——从美术学到摄影再到跨媒体现场艺术

分享者:沈博伦、曹钰婕

主持人:吕德生、伊凡

时间:2020.5.29  19:45-22:45

沈博伦:创作到底应该产生什么价值?

“非科班艺术出身,有过很多非纯艺术的谋生方式,从没有正经涉足当代艺术圈,也一直在怀疑艺术家这个身份和艺术圈这个游戏对自己到底有什么价值。经历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影像、行为、事件,去年开始有意识探索叙事,感觉这可能是一个维度更多的创作方式。
产量很低,比较擅长制作长期的实践,有不少个人项目都持续三五年。去年开始探索一个互动剧场「斗兽场」,试图⽤真⼈实验的⽅式,将个体价值、集体系统、民主选举、科技⼈伦等议题放进剧场中。我感觉非常非常难,疫情到现在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各种我能找到的书籍、理论、影视、现实议题,希望能融入在这个作品中,讲好一次故事,争取21-22年能有产出结果。”

曹钰婕:身份转型的路径与焦虑——从美术学到摄影再到跨媒体现场艺术

创作核心主要关注性别/LGBTQA+、亲密关系和医学疾病以及与边缘亚文化相关的话题,意在以个体或者群像处于异化或失调状态的精神意识为引,来探索关于个人身份认同与社会文化符号之间的关系。创作呈现尝试融合了影像、装置、舞蹈和行为表演等多元媒介,意在探索影像、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实验关系。目前创作领域涉及摄影、实验影像、影像装置和肢体剧场等跨媒体现场艺术。

11 

我叫冯加加:白庙检查站前的混合现实

分享者:陈世友

主持人:潘晨农、悉尼

时间:2020.6.2  20:15-22:15

关于话题:

我试着讲述疫情后我从湖北武穴来北京的完整经历,包括在湖北解封前所设计的逃跑方案。
我的家乡武穴位于三省交界之地。我的角色库里充满了类似墨西哥人,朝鲜人,叙利亚人的身份元素。
二三月份那会儿的整个氛围悲壮有余,所以进入这些角色设定时我并没有感到障碍。相比悲壮,我更明显的状态是觉得这“很好玩”,甚至将这段经历理解为副本时代来临前的演练。
解封后,我开始思考进京的事。
在北京的房子已经退了,因此我面临抵京后无处隔离的窘境,也掏不起集中隔离的费用。
于是我决定来到和北京一河之隔的大厂。
可惜我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案,这导致我在即将到达时遇到了困难。在尝试了一个拙劣的办法后,我终于来到了朋友的住所。这里有几个从北京外环出来的艺术家,过着我比较熟悉的乌托邦生活。
在后来尝试进入北京城内的途中,我再次遇到了阻碍。我不得不使用老港片里学来的办法混入城内,其实只为了跟几个朋友喝场大酒。
如今两会结束了。我打算用合“法”的程序再进城一次。看看结果。

 

 

——陈世友  2020年5月29日

12 

赵谦:图像、文本与物
童文敏:行为实践分享

分享者:赵谦、童文敏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6.9  20:15-22:45

赵谦:图像、文本与物

赵谦关注于人的行为和周边的环境。他把信息转换成平面图像,继而消解原始的意义。

童文敏:行为实践分享

童文敏的创作常常聚焦于外部环境与个体感知的交叉地带,通过看似背反逻辑的行为,激发微妙且具启发性的行动及其视觉诗意。探索野性的思维和现代生活的意义。通过时常简化的或具规律性的动作,在语义丰富的情境中提示身体与行动的寓言性品格。

13 

阿妮:“去你妈的”
林宏佳:保持清醒

分享者:阿妮、林宏佳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6.17  21:15-22:45

阿妮:“去你妈的”

7岁开始学习舞蹈,小学没读完就误打误撞转校到艺术学校,开启了长达13年的中国舞学习。老师拿脚踹我,说我长得又矮又丑,为什么想不开来学舞蹈?
去你妈的

大学期间接触到现代舞,好包容的舞种啊,老师也不嫌弃我个子矮,课堂上还会做各种游戏,激发大家的想象力,被驯化的身体正在一点点解放,可以做自己了!酷!爱上了。

2016年大学毕业了,有幸得到前辈庇护,前往广州,与多位艺术家学习、工作,如何打开身体?现代舞到底是什么?艺术家们又是如何创作的?到底为什么跳舞?……

这两年内处于密集的学习状态。好开心哦,做到了曾经想做的事情,仿佛有了存在的价值。2018年,因身体原因回到家乡武汉,就此开启一段郁郁寡欢的打工妹之旅,工作一年后自己把自己炒了鱿鱼,在家躺了半年,不想做不愿做的事,没有力气做任何事,于是什么也没干。活着。

2019年,为了还信用卡,独立策划了一期舞蹈课程,反馈意料之外的好,这样的契机下开启了那耳艺术。我希望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可以让我吃饱饭,可以保持身体训练,可以结交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可以创作可以有人交流,可以吸引更多人走进现代舞。毕业后第三年,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那耳艺术还在生长中。

这次水泥公园的线上活动,我想和大家分享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作为一个学院派出身的舞蹈专业学生,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独立艺术工作者的道路,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而我又是如何面对它的。

林宏佳:保持清醒

自疫情在美国爆发后,我开始独自生活零社交体验93天(截止2020/6/12),目前身心健康。此次会议我想分享一下我所看到的疫情和BLM抗议活动,及他们对于我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影响。(由于时差问题,会议在美国时间早上7点15分,本人无法保证是否头脑清醒,请见谅。)

我目前正在进行的创作:

1、写作训练《恐龙为什么灭绝》
记录隔离期间的真实或虚构的故事,用最少的文字记录孤独状态下的洗澡间哲思。
www.linhongjia.com/how-did-dinosaurs-become-extinct

2、Zoom表演《祝你新年快乐》
由于我和我的演员都有拖延症,开了两次会议后,感到压力很大,决定该表演无期限推迟。

14 

何雨:神识介入
夏天:上班时间

分享者:何雨、夏天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6.23  20:15-22:45

何雨:艺术作为灵性媒介的一种,漫谈神识介入的创作

透过长期的身体练习以及精神内化的修持过程, 最终因为前世宿缘,回到了萨满的知识的忆起道路,在取得了阿卡西解读认证,以及一系列萨满知识、占星术、灵摆探测术、光疗等神秘学领域的探索之后, 完全的忆起数个前世大祭司的生命旅程, 这一世在并行都市萨满的修持道路上,同时进行艺术探索, 在宗教和政治都失灵的大环境下, 开始把宇宙形成之初的一些源代码图形纳入绘画画面。神圣几何,mandala, 或诸如此类的符号象征, 都可以成为手中宇宙复归和演化的样本,由此再次找到隐而未分的意识统一体。这种复归是朝向整体的、光明的绝对意识的复归,让存在之光再度闪耀于个体深处。虽然我的老师说, 一切涉及神秘知识的问题除非有人认真地询问三遍以上, 才可以考虑回答,我也不知道在一个腾讯会议对于参与者意识状态未知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多大层面的漫谈, 也许可以试着进行一些解疑, 毕竟人类在迈向集体觉醒的水瓶时代, 了不起的巫士唐望通过向人类学者传授萨满之心的秘密, 开启了从上世纪70 年代持续到现在的新时代运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new age 的运动影响之中。

夏天:如何消磨8小时上班时间

艺术家夏天在邮局上班很多年了,他很多想法都在上班期间诞生,这次会议他将介绍他的个人创作及方法。
近年来,艺术家工作转向图像时代下个体经验的研究,利用注释、重写、编辑、剪辑等方式去解读现实境况,艺术家认为对个人经验重新整理书写是解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进入艺术魔法世界的路径。艺术家利用资料库影像、装置并综合写作等方式搭建“真实”的世界。

15 

界与圈 -- 当代艺术之于视觉、舞蹈、音乐

分享者:吴雅琦、刘畅

主持人:吕德生

时间:2020.6.30  20:45-23:00

关于话题:

吴雅琦和刘畅是一对情侣艺术家,目前生活和学习在美国,他们将“结合自己这些年瞎混的经历聊聊当代艺术之于视觉艺术圈、舞蹈圈、音乐圈、学术圈、商业圈、纯艺术圈、国内的圈、国外的圈······

16 

孙奎星:我在游泳
朱志超:过渡期

分享者:孙奎星、朱志超

主持人:潘晨农、吕德生

时间:2020.7.12 20:15-22:45

我在游泳

关于我在游泳剧团。剧团成立至今,演出作品及之后计划的一次漫谈。
我在游泳剧团近期在做一出新项目,借分享会预告一下我们这个作品。

​过渡期

朱志超刚到德国,分享近期的生活状态,他说:过渡期, 一方面有点像他自己现在的状态,另外也可以作为一个话题。

 

17 

在芬达海洋中成神的可能性
分享者:林丽明、嗨烦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7.14 20:15-22:45

关于话题:

2020已然过半,过了20还有20

跟大家聊聊在fanta sea中的畅游体验

距离完成人类补完计划还有多远?  

附带一些创作进展和情绪调节分享

                         ——嗨烦

 

 

你们和我都还在长!!!!!!!!

                     ——林丽明

18 

做行为的时候我很认真
分享者:彭湘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7.21 20:15-22:45

关于话题:

艺术家彭湘系统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也期待和大家相互交流关于行为艺术的想法。

19 

行为艺术中的身体与性别 
分享者:万松坤、高书艺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7.28 20:15-22:45

关于话题:

“我时常在想,性别是如何被塑造起来的,或许,我能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将自身的肉体去性别化,让自己的肉身在创作中成为一个纯粹的存在或媒介。”

 

 

——万松坤、高书艺

20 

黎之阳:我的乌托邦 

雷轶舟:作品分享
分享者:黎之阳、雷轶舟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8.4 20:15-22:45

黎之阳:我的乌托邦 

2016年开始以身体为媒介创作。喜欢运用各种材质,通过空间、时间与身体分割的诗意化形式、自己在当下社会中的具体事务的介入挖掘出人类无聊而焦虑的本质和纯粹性的冷漠。多次参与现场艺术节,各类展览与国际工作坊。同时也使用架上绘画、装置、影像、策展等形式进行系列创作。

雷轶舟:作品分享

1992年出生于西安,2017年四川美院新媒体艺术系毕业,现居西安。
试图通过互动,表演,影像等形式,去探讨意识与经验和语言对个人造成的影响。

21 

王盼:艺术作为策略的教育实践

尹希:作品分享
分享者:王盼、尹希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8.11 20:15-22:45

王盼:艺术作为策略的教育实践

王盼是来自西安的行为艺术家,2016年和刘梦文一起创立“糖·艺术教育”,开始实践、研究“以儿童发展为教育取向”的艺术教育至今,这次会议主要分享他和刘梦文关于“糖·艺术教育”的教学实践。

尹希:作品分享

尹希Tia Yoon的作品探讨了沟通的尝试和失败,它解决了社会建构的问题,以及通过幻想,特别是针对少数群体,来解除二元思维的界限的实验。尹希对亚洲神话很感兴趣,从灵魂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开始,他的目的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带回那个世界的元素。他们看待身份的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力量的抵制,都来自那个古老的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各种各样的交叉都被接纳了——这或许也构成了当代社会的幻想。尹希的小说人物通过人类和神灵的语言,通过仪式与神灵交流。他们目前正在研究身体及其出现在他们工作中的必要性,因为他们越来越怀疑使用身体作为传达弱点的手段,而这总是需要暴露其隐私。Yoon希望创造和占据安全的空间,以破碎的叙事为框架,通过这些空间,他们可以通过戏剧表演、装置、绘画和文字与观众交流。

22 

Gabriel:Art, Exoticism, Spirituality

姚纯纯:自然,日常和作品分享
分享者:Gabriel、姚纯纯

主持人:吕德生、高旭

时间:2020.8.18 20:15-22:45

Gabriel:Art, Exoticism, Spirituality

我将展示一小部分巴西艺术家们研究旅行、日常生活和灵性相关的作品,包括我自己的作品。此外,我将会和参加线上会议的观众朋友对这个主题所涉及的一些话题和作品进行一些交流探讨。    
作为一个生活在欧洲的巴西人,我面临着几种文化差异。然而,这种文化差异在殖民时期的欧洲历史中,无论过去还是今天仍然是以利用和重新塑造另一种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可以在很多空间的装饰中看到,在宗教、时尚、食物、音乐和其他艺术中。
“外来主义”一词主要起源于欧洲。这是对遥远地区的文化着迷的主要表现。我从一个殖民地国家继承的遗产,直接反映了我作为一个个体的想象力,当我生活在一个殖民地国家时,它变得更加明显。我的中国之行给我的作品带来很多可能性,我的创作在与公众交流中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使我意识到巴西和中国文化之间的不同相似之处。同时,我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也有一种奇怪的混杂,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吸收和消费欧洲文化的。
自从我来到法国以来,我现在的艺术创作由于和我的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距离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我学会了以一种更流畅和短暂的方式与世界联系。作为一个旅行者迫使我这样做。此外,为了继续我的艺术实践,我发现我可以把它看作是神圣的东西。不仅是因为能理解这样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因为人们认识到艺术不会将自己与构成神秘空间的崇高力量分开,而这些力量与城市、人和自然有关。

姚纯纯:自然,日常和作品分享

目前喜欢用现场艺术和影像和绘画进行表达,生活与创作时将自己的身体与意识作为一个输入与输出的中转系统。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对抗的关系是我关注的重点,同时尝试探索边界线的模糊。

23 

度日研究 
分享者:孙智正

主持人:吕德生、司屠

时间:2020.9.1 19:30-20:30

关于话题

如果我把自己当另外一个人,我会想知道他平时怎么度日。
会议中可能涉及的话题:《史诗》、永生这些挺好,还可以聊聊观影史和阅读史,或者平时的爱好之类。

 

24 

我的日常诗意与创作
分享者:张维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0.11.17 20:15-22:45

关于话题

我的创作形式比较多,也不太在乎形式和媒介,肯定没法聊这些 ,想了想那还能聊什么。就只剩下日常了,对我来说,生活和创作不太能区分,跟创作和生活最接近的就是这些无处不在的日常了,偏偏还能发现些诗意和乐趣,让我颠颠撞撞活到现在。

25 

共识社区实验:探索自给自足生活
分享者:唐冠华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0.11.24  20:30-22:00

关于话题
“南部生活”作为一项共识社区实验,由家园计划(AnotherLand)与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于2015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可能性探索者组成。志在中国大陆摸索出一种没有地理、特权、政策、景观、经济、学历等背景的以共同社会使命或生活方式为基础组成社区的范例。在福州的关中村,我们欢迎所有思想共鸣的朋友到来。

在这裡大家从事生态建筑、农耕、自然教育、湿地保育、可持续设计、艺术创作、适用技术、环保日用品、古屋修缮等工作,投身各自的追求、理想。

本实验计划用至少20年形成一种共识,并让社区可持续存在下去。 
我们更欢迎社区的“发起者”而非“加入者”来此开展生活实验。一切的集体关系与公共事务由常住居民形成,与居民生活相处一年以上通过居民投票成为正式居民,获得土地、公共资金使用权、投票权和提议修改规则的权利。我们更希望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有一定社会使命感,并计划长期生活下来的伙伴做邻居。

26 

一个人
分享者:王啸宇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0.12.1  20:30-22:00

关于话题
其实都市人有一些更嚴重的問題是,身體的毛病!不舒服,即疾病!就是因爲不自在的生活狀態所引起的。換句話説,是由於沒有來到haha!social而引起的。關於這一點,我們每月都會組織多場活動進行研究,經常在上午11点 - 晚上7点和下午7点 - 凌晨1点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討。有的人知道了haha!,通過常常來拍照打卡,閑度時光,喝遍了網紅菜單,解鎖出了新的隱藏菜單之後,整個人於是就變得開朗,愉快,生氣蓬勃,簡直像太陽升起來那樣。

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么神奇的地方到底多好玩?
haha!

来开会告诉你
haha!

 

27 

异乡——散步合肥
分享者:高旭、黄丽娜、王存璐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0.12.8  20:30-22:00

关于话题

散步合肥项目介绍

文/高旭

“散步合肥”是由“内外力”小组和大脸猫旅行社共同发起的一个艺术项目,三位发起人高旭、王存璐、黄丽娜,虽然身处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是因为对城市空间探索的欲望而走到了一起,并尝试以共同工作的方式,在城市空间中打开对于人、地、事之间关系的多重想象。“散步合肥”项目立足于合肥本地,在共同的行走中,以创造性的方式探究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以行动为纽带,和更多的人一起探索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座城市。

在合肥散步中,我还是感受到了新与旧的某种冲突,这种冲突真实存在,而且早就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我们中午在第7号牛肉面馆吃了牛肉拉面,下午就在位于天王巷里的一则咖啡喝了咖啡。让我感到的奇怪的并非是牛肉面和咖啡两种食物在味觉上的难以调和,而是它们分别所属的空间看似属于新与旧的特点当中,但其实都属于对当代景观的一种建构。不论是堆满了老物件的牛肉面馆,还是内部设计成“白盒子”一样的咖啡馆,在我的眼中都没有咖啡馆对面的一家只有中午经营快餐的门店更加真实。那只不过是一家老小区一楼住户的院子,锁上的铁门被油烟熏的发黑,这种自然形成的痕迹可能在我的眼中看来更有生活的人情味。

在开始和王存璐聊天想组织活动之前,我一直有一个疑惑,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城市真的越大越好吗?发展真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我在上海的时候,除了第一次感受到现代都市丰富的城市层次之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人在异乡,居无定所的那种尴尬。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现代化的写字楼,美术馆、剧院、博物馆、咖啡厅、饭店、超市,看起来干净整洁,充满了现代化的便利,但是时间久了,却着实让人感到空虚。每次从上海回到合肥,我才惊讶的发现了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原来从小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合肥还是太小了,尤其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合肥,就更显得小了,小也有小的好处,因为小,所以可能在某种程度能给生活更多的安全感。

28 

我的想象力离不开这个世界
分享者:龙霏林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0.12.15  20:30-22:00

关于话题

在这次水泥公园线上会议,想请大家来听一些我最近的艺术项目。虽然我是一个每天创作的人,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的想象力很强。我的许多艺术思想与日常生活有关。我用艺术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但是为什么不想象其他的可能性呢?我会向自己出一个问题。当我创作时,我该如何发挥更大的创作力?我是不是为了创作而生活?还是我的艺术创作是为我的生活服务?如果我的艺术一直取决于我的生活,怎么思考新的想法和新的生活方式?我也希望听大家来一起分享一些自己关于想象力的想法,以及如何看待生活中自己的日常习惯,他们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周二晚上感兴趣一起来开会聊聊吧。

 

29 

宋轶谈"不周山"项目
分享者:宋轶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0.12.22  20:30-22:00

关于话题

讲这个项目之前,我想先说一个最近和朋友聊起的问题。有人问我怎么界定当代艺术。这个问题太难,因为艺术可能本来就是反对定义的,我觉得我可以比较准确一点回答的是,当代的个体在做艺术的时候,哪些特点被强化出来了。

做艺术需要敏感,需要自己对自己所身处的语境敏感。没有感受力,感受到不到身处的语境有什么问题,也就没有了表达和创作的冲动。所以,做作品不是为了不受约束的宣泄,也不仅仅是为了探索一种形式,一种趣味,而是作品中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我想这是当代艺术应该有的品质。

我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北京,近些年来,我感到的是强烈的保守氛围。无论是去到国外还是国内的绝大多数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极其单一的保守气息。这让我极端的无聊和反感。

有人就问我,你说的保守是什么意思?我其实并不清楚,我也知道我这个词用得并不准确。因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学科那里有完全不同的解释。那么,如果说“保守”这个词描述中国现实不准确,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准确?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我使用这个词的强烈意愿?

这个问题也很难,我想找到这个答案,首先必须得有实地考察、得有切身体会。于是,我打算在中国内地的实地行走、切身体会,并且邀请很多不同背景的人一起走,一起感受,面对同样的场景,分享不同的看法……

 

 

 

30 

时间好快!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都要结束了?我们聊聊如何提早退休吧
分享者:野生梵高(老王)

主持人:悉尼

时间:2020.12.29  20:15-22:45

关于话题

「我是如何实现低配FIRE的」
我退休几年后的一天,有朋友从微信里发来FIRE这个词。
搜索了一下,我得到了以下词条解释—— “Fire运动”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ing Early的缩写,意思是「财务独立,提早退休」
我在《低物欲、拼命存钱,他们在35岁提前退休》这篇文章中看到了这个概念,以及相关的采访。
“Fire运动”始于美国。追随者通过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的财富,早早在30岁出头就退了休,过上了闲适的生活。每年靠4%的理财收益生活。
看完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个Fire一族,原来早有一群人已经在这么做。
「工作是因为想工作,而不是被迫为了生计工作」
我个人对FIRE的理解是,挣得够多,或花得够少,都是实现财务独立的方式。而财务独立不同于财务自由,我将在这期分享中向大家讲述我实现低配版提前退休的小故事。

 

——老王  2020年12月

我和老王是今年十一月在武汉物外书店看李一凡导演的《杀马特我爱你》时认识的。放映结束后发现很多废船的群友都在场,于是我在群里嗷了一嗓子,邀请大家去我家吃火锅。
老王很快回复了我,说「我是个老人家……不要歧视我哈,我知道废船00后比较多」
我说那你注意(保护好自己)别被我们欺负。他回了这个表情:
老王的微信性别是男,我和其他小伙伴在人群中寻找着中年男人的身影。怎么也找不到,只看到一个背着熊熊斜挎包的女生(后来才知道“熊”其实是旱獭)。
没有西服/皮夹克,没有格子衫,没有框架眼镜。
简洁的短发,苗条但有力的线条。干练帅气的职场人。这是我对老王的第一印象。
那天的火锅局我们聊了很多,全都是抽象话题。老王特别可爱,讲到激动处会说,「你等等,你等等,你让我说完」。你并不会觉得被抢了话,只是被他的情绪感染,大笑起来。
邀请老王其实是出于我的私心:我想成为低物欲的人,从消费中解脱出来,但我做不到。我想知道老王是如何做到的。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

 

 

——邀请人 悉尼  2020年12月

31 

种菜收菜,然后换个地方种菜收菜
分享者:杨之䶮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1.1.19  20:30-22:00

关于话题

我没有在搞艺术,没有在为了搞艺术而搞艺术,没有把搞艺术作为事业——甚至认为“艺术”这个词现在提没什么意义。要紧的不是在搞什么,而是在“搞”,在行动(Action!)之前有奢望从“艺术”的角度来反思城市生活,比如《谋杀一个(水果)》系列。现在觉得再怎么搞,也还是逃不脱“艺术作品不负责改变现实”这个迷思和无力感,又没什么野心树立改变社会的目标,就尽量改变自己,尽量远离消费、工业化产品...

目前在广州市郊山村生活,过慢生活,低消费,低耗材,但也并非只有基础的维持——生活物资&材料循环利用

我是不是正在进行尝试逃离城市的行动?这个行动为什么在现在搞?

“城市”对大家意味着什么?到乡村有什么可能性?

 

 ——July杨之䶮

32 

我从这里出去找一个东西,找到了就回来
分享者:黄奎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1.1.26  20:30-22:00

关于话题

所以这次线上会议黄奎就从找东西聊起,很多朋友都知道黄奎喜欢物理学,问及原因他说物理学的文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便于理解问题。不像哲学,一篇文章看完你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我们在2013年黄奎的“我的投影在集合”展览前访谈文章里发现这样一句比如说,“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因为光的速度从太阳出发必须8分钟之后才能达到我们的眼球,我们看不到'现在的'太阳。”
黄奎的经历和爱好非常特别,一个艺术家,近几年又做独立空间(要空间),喜欢物理学,他的某些作品透露出很多神秘和理性的东西,比如刚刚发生的找一个东西。这样的经历和行动背后存在着什么东西,1月26号欢迎来[水泥公园线上会议]开会,我们一起找一找。

33 

爱情离合,小说出版,朋友酒肉,诗与行为
分享者:康良  对谈嘉宾:光体

主持人:光体

时间:2021.2.3  20:30-22:30

关于话题

2020年春节前,康良来成都。后去武汉,接着被疫情困在那里4个月。4个月后去北京,后又来成都,去上海,返北京,再来成都,再去上海,折杭州,返北京,复来成都,最后去了上海,直到疫情再次出现。这之间穿插了爱情离合,小说出版,朋友酒肉,诗与行为。康良的2020,很精彩。

——不识北

康良的头衔有很多,诗人,演员,果皮书店头号客服,湖北仙桃人,断续写诗者,未出道脱口秀演员等等。在动荡的去年依然走南闯北,发生了很多事。我第一次见他在司屠家楼下,一件皮衣和手里一根长长的棍子,急匆匆的走进单元楼里,突然的相遇了。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感觉告诉我这就是康良!粗线黑框大眼睛,唱歌总是任贤齐!就这样的我们认识了。后来他请我和元和吃饭,饭桌上谈起事业和爱情,眉宇之间散发出的少年气息让我顿时迷失在岁月的长河里,眼前的这个男人,究竟是少年的身体里住了一位大哥哥还是大哥哥的身体里住了一位翩翩少年。一个月在上海的日子里,看着康良醉了两次,很多人都劝他少喝酒,但是我不劝了,送你一首歌~来自玛丽亚的《友谊之光》。。崎岖辗转的2020,来听听传奇的康良聊一聊他和他朋友们的故事

 

——ww

 

 

 

 

34 

「谁给你答案?」|情人节前我们聊聊爱情婚姻亲密关系——圆桌会议

特别嘉宾:司屠、刘懿、树、吕德生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1.2.9  20:30-22:00

关于话题

如果说性欲是兽性,艺术是神性,那么,爱情恰好介乎其间,它是兽性和神性的混合——人性

再过一周,就是情人节了。
今年的情人节,被赋予了一层特殊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疫情让我们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
有人痛失所爱,有人破镜重圆。
因为这场变故,我们比从前更懂得「珍惜眼前人」。
对爱情和人生的理解,也发生着转变。
爱情,能跨越一切阻力吗?
爱情,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吗?
本期线上会议,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热恋中的人,都会变的有点疯疯癫癫,见面时如胶似漆,不见时日夜思想。就算刚刚加了一整夜的班还是可以活力满满的去为她准备热腾腾的早餐。就算是吵架也很快就化干戈为玉帛。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热情消退后,那些曾经被包容的缺点,都变成了吵架的导火索。开始面对柴米油盐的问题,慢慢的变得不耐烦,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每天一个分手小技巧)
爱情里我们总是在不断付出又失去,爱的太多和爱的太少仿佛都达不到爱的平衡。一段健康的感情,到底要怎样才可以获得?恋爱中究竟需不需要一套系统的体系和方法(老师没教啊) 一起来线上会议参与讨论吧。

 

 

 

 

 

35 

来水泥公园线上会议一起通宵过大年

一起过年
通宵在线

 

时间:2021.2.11-19:00 至 2.12-9:00

 

文问!
邀请您

一起过大年

无论你身在何处
无论你什么职业、姓甚名谁
都希望能在线上相聚
决绝地告别2020
从宇宙奥秘到家长里短
一起畅谈
一起步入崭新的2021

 

36 

冰书行动,马尔代夫重庆分夫

分享人:靳立鹏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1.2.9  20:30-22:00

关于话题

“我为冰书的表达方式而感到兴奋:一方面它提供了对气候变化对河流影响的对话与科学理解的物理形式表达;另一方面,冰书消融与传播种子的过程可以视为一种再生,并作为北极每天消失冰川的提醒。”

 

——贝茜娅·艾兰德(Basia Irland)

 

37 

海子诗歌世界分享会

分享人:风子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1.4.1  20:00-23:30

关于话题
1.构建海子诗歌世界的形而上学框架
2.对海子的基本意象以及一些句子和诗歌进行分析
3.着重介绍海子对语言、诗歌、生命、爱情和死亡

 

企图还原海子作为一个形而上学诗人样貌
海子作为一个诗人的完整性仍然处于缺失之中·····

 

从1989年到现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诗人、批评家和读者捧着几本海子的诗集沉浸于悲伤或幸福之中。悲伤的是这个天才诗人彗星般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幸福的是中国诗坛出现了这样一个早慧而伟大的“先知”诗人。除了极少数的诗人和批评家委婉地批评海子长诗不足之外,更多的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海子的抒情短诗是中国诗坛的重要的甚至是永远都不可能重复也不可能替代的收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海子的诗集在死后极短时间内面世对于推动海子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和经典化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我发现,海子的诗歌文本存在大量的改动情况,甚至有的诗作的变动是相当惊人的(这无异于重写)。而目前我还难以确定海子诗歌文本的修改和变动是海子个人有意为之,还是其他的编选者和刊物编辑所造成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海子诗歌的这种变动现象是值得研究的,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研究海子诗歌版本的史料工作几乎仍是空白。 
  
屏蔽此推广内容海子像一团高速燃烧的烈焰,最后也以暴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子曾说:“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他,无疑这样做了,而且非常出色与惊人。海子启示录般的生命照耀,以其一生对诗歌的献身和追附,使他的诗在诗歌世界幽暗的地平线上,为后来者亮起一盏照耀存在,穿越心性的灯光,使得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辽远与壮阔。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

 

 

 

 

38 

聊聊家常,我在废船干什么

分享人:潘晨农、发发、严振韬、中中(排名按名字首字母)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1.5.15  20:00-23:30

关于话题

废船小组是由生活在武汉的三个人(发发、潘晨农、严振韬),今年夏天,在一次集体即兴中组成的现场行为艺术小组。同时我们会以废船的名义,在武汉组织各种艺术项目和活动。你会持续看到废船组织的艺术文化活动。
废船小组不仅是艺术创作者,也是艺术活动策划者。扎根武汉,关注现场及一切艺术形式,将持续在武汉组织艺术文化活动。力求聚集各路先锋文化、诗意的连结人和人、开辟野路子,且坚持下去。
作为艺术创作者的废船小组工作方式以现场集体即兴为主,轻松自在。我们认为艺术是人和人诗意地在一起最好的办法。

 

39 

都市罗曼史线上会议分享座谈会

分享人:司屠、最高、吕德生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1.6.15  20:00-23:30

关于话题

在都市罗曼史出现前,“人人都是艺术家”仍然停留在一个观念、一句口号上,它经由杜尚、安迪·沃霍、博伊斯、等艺术家以及达达、黑市国际、水泥公园等艺术团体的实操和宣扬,已经被今天的艺术从业者熟识,作为一句仿佛还时髦着的口号、一个观念,在艺术圈内流传,总之,它是属于艺术圈的,被艺术圈圈养着,用它来为他们的艺术装逼。

40 

艺术家与虚拟货币

分享人:tooz

主持人:文问

时间:2021.8.04  20:30-21:30

关于话题

如果评选21世纪最强艺术家有安迪沃霍,那么这个名单必然还会有中本聪。
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币的发明人。而比特币只是加密货币的一部分,狗狗币,NFT 都算加密货币的一部分。
如今比特币市值是茅台市值的2倍,人们却不知道中本聪到底是谁。

我是 tooz,早期写诗,也持有加密货币。现在从事加密货币相关事务,包括咨询、投资、交易和 NFT 孵化。一次饭局,我收到文问的邀约来水泥公园聊聊。如果你对加密货币有什么疑问,那么这会是一个好机会,我们可以一起解答那些疑问。

bottom of page